1. 前言
常见的 DDD 实现架构有很多种,如经典四层架构、六边形(适配器端口)架构、整洁架构(Clean Architecture)、CQRS 架构等。架构无优劣高下之分,只要熟练掌握就都是合适的架构。本文不会逐个去讲解这些架构,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去了解。
本文将带领大家从日常的三层架构出发,精炼推导出我们自己的应用架构,并且将这个应用架构实现为 Maven Archetype,最后使用我们 Archetype 创建一个简单的 CMS 项目作为本文的落地案例。
需要明确的是,本文只是给读者介绍了 DDD 应用架构,还有许多概念没有涉及,例如实体、值对象、聚合、领域事件等,如果读者对完整落地 DDD 感兴趣,可以到本文最后了解更多。
2. 应用架构演化
我们很多项目是基于三层架构的,其结构如图:
我们说三层架构,为什么还画了一层 Model 呢?因为 Model 只是简单的 Java Bean,里面只有数据库表对应的属性,有的应用会将其单独拎出来作为一个
Maven Module,但实际上可以合并到 DAO 层。
接下来我们开始对这个三层架构进行抽象精炼。
2.1 第一步、数据模型与 DAO 层合并
为什么数据模型要与 DAO 层合并呢?
首先,数据模型是贫血模型,数据模型中不包含业务逻辑,只作为装载模型属性的容器;
其次,数据模型与数据库表结构的字段是一一对应的,数据模型最主要的应用场景就是 DAO 层用来进行 ORM,给 Service 层返回封装好的数据模型,供 Service 获取模型属性以执行业务;
最后,数据模型的 Class 或者属性字段上,通常带有 ORM 框架的一些注解,跟 DAO 层联系非常紧密,可以认为数据模型就是 DAO 层拿来查询或者持久化数据的,数据模型脱离了 DAO 层,意义不大。
2.2 第二步、Service 层抽取业务逻辑
下面是一个常见的 Service 方法的伪代码,既有缓存、数据库的调用,也有实际的业务逻辑,整体过于臃肿,要进行单元测试更是无从下手。
1 | public class Service { |
这是典型的事务脚本的代码:先做参数校验,然后通过 biz1、biz2 等子方法做业务,并将其结果通过一堆 Set 方法设置到数据模型中,再将数据模型更新到数据库。
由于所有的业务逻辑都在 Service 方法中,造成 Service 方法非常臃肿,Service 需要了解所有的业务规则,并且要清楚如何将基础设施串起来。同样的一条规则,例如 if (condition1=true),很有可能在每个方法里面都出现。
专业的事情就该让专业的人干,既然业务逻辑是跟具体的业务场景相关的,我们想办法把业务逻辑提取出来,形成一个模型,让这个模型的对象去执行具体的业务逻辑。这样 Service 方法就不用再关心里面的 if/else 业务规则,只需要通过业务模型执行业务逻辑,并提供基础设施完成用例即可。
将业务逻辑抽象成模型,这样的模型就是领域模型。
要操作领域模型,必须先获得领域模型,但此时我们先不管领域模型怎么得到,假设是通过 loadDomain
方法获得的。通过 Service 方法的入参,我们调用 loadDomain
方法得到一个模型,我们让这个模型去做业务逻辑,最后执行的结果也都在模型里,我们再将模型回写数据库。当然,怎么写数据库的我们也先不管,假设是通过 saveDomain
方法。
Service 层的方法经过抽取之后,将得到如下的伪代码:
1 | public class Service { |
根据代码,我们已经将业务逻辑抽取出来了,领域相关的业务规则封闭在领域模型内部。此时 Service 方法非常直观,就是获取模型、执行业务逻辑、保存模型,再协调基础设施完成其余的操作。
抽取完领域模型后,我们工程的结构如下图:
2.3 第三步、维护领域对象生命周期
在上一步中,loadDomain
、saveDomain
这两个方法还没有得到讨论,这两个方法跟领域对象的生命周期息息相关。
关于领域对象的生命周期的详细知识,读者可以自行学习了解。
不管是 loadDomain 还是 saveDomain,我们一般都要依赖于数据库,所以这两个方法对应的逻辑,肯定是要跟 DAO 产生联系的。
保存或者加载领域模型,我们可以抽象成一种组件,通过这种组件进行封装模型加载、保存的操作,这种组件就是 Repository。
注意,Repository 是对加载或者保存领域模型(这里指的是聚合根,因为只有聚合根才会有 Repository)的抽象,必须对上层屏蔽领域模型持久化的细节,因此其方法的入参或者出参,一定是基本数据类型或者领域模型,不能是数据库表对应的数据模型。
以下是 Repository 的伪代码:
1 | public interface DomainRepository { |
接下来我们要考虑在哪里实现 DomainRepository
。既然 DomainRepository 与底层数据库有关联,但是我们现在 DAO 层并没有引入 Domain 这个包,DAO 层自然无法提供 DomainRepository 的实现,我们初步考虑是不是可以将 DomainRepository 实现在 Service 层。
但是,如果我们在 Service 中实现 DomainRepository,势必需要在 Service 层操作数据模型:查询出来数据模型再封装为领域模型、或者将领域模型转为数据模型再通过 ORM 保存,这个过程不该是 Service 层关心的。
因此,我们决定在 DAO 层直接引入 Domain 包,并在 DAO 层提供 DomainRepository 接口的实现,DAO 层查询出数据模型之后,封装成领域模型供 DomainRepository 返回。
这样调整之后, DAO 层不再向 Service 返回数据模型,而是返回领域模型,这就隐藏了数据库交互的细节,我们也把 DAO 层换个名字称之为 Repository。
现在,我们项目的架构图是这样的了:
由于数据模型属于贫血模型,自身没有业务逻辑,并且只有 Repository 这个包会用到,因此我们将之合并到 Repository 中,接下来不再单独列举。
2.4 第四步、泛化抽象
在第三步中,我们的架构图已经跟经典四层架构非常相似了,我们再对某些层进行泛化抽象。
- Infrastructure
Repository 仓储层其实属于基础设施层,只不过其职责是持久化和加载聚合,所以,我们将 Repository 层改名为 infrastructure-persistence
,可以理解为基础设施层持久化包。
之所以采取这种 infrastructure-XXX 的格式进行命名,是由于 Infrastructure 可能会有很多的包,分别提供不同的基础设施支持。
例如:一般的项目,还有可能需要引入缓存,我们就可以再加一个包,名字叫 infrastructure-cache
。
对于外部的调用,DDD 中有防腐层的概念,将外部模型通过防腐层进行隔离,避免污染本地上下文的领域模型。我们使用入口(Gateway)来封装对外部系统或资源的访问(详细见《企业应用架构模式》,18.1 入口(Gateway)),因此将对外调用这一层称之为 infrastructure-gateway
。
注意:Infrastructure 层的门面接口都应先在 Domain 层定义,其方法的入参、出参,都应该是领域模型(实体、值对象)或者基本类型。
- User Interface
Controller 层其实就是用户接口层,即 User Interface 层,我们在项目简称 ui。当然了可能很多开发者会觉得叫 UI 好像很别扭,认为 UI 就是 UI 设计师设计的图形界面。
Controller 层的名字有很多,有的叫 Rest,有的叫 Resource,考虑到我们这一层不只是有 Rest 接口,还可能还有一系列 Web 相关的拦截器,所以我一般称之为 Web。因此,我们将其改名为 ui-web,即用户接口层的 Web 包。
同样,我们可能会有很多的用户接口,但是他们通过不同的协议对外提供服务,因而被划分到不同的包中。
我们如果有对外提供的 RPC 服务,那么其服务实现类所在的包就可以命名为 ui-provider
。
有时候引入某个中间件会同时增加 Infrastructure 和 User Interface。
例如,如果引入 Kafka 就需要考虑一下,如果是给 Service 层提供调用的,例如逻辑执行完发送消息通知下游,那么我们再加一个包 infrastructure-publisher
;如果是消费 Kafka 的消息,然后调用 Service 层执行业务逻辑的,那么就可以命名为 ui-subscriber
。
- Application
至此,Service 层目前已经没有业务逻辑了,业务逻辑都在 Domain 层去执行了,Service 只是协调领域模型、基础设施层完成业务逻辑。
所以,我们把 Service 层改名为 Application Service
层。
经过第四步的抽象,其架构图为:
2.5 第五步、完整的包结构
我们继续对第四步中出现的包进行整理,此时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,我们的启动类应该放在哪里?
由于有很多的 User Interface,所以启动类放在任意一个 User Interface 中都不合适,放置在 Application Service 中也不合适,因此,启动类应该存放在单独的模块中。又因为 application 这个名字被应用层占用了,所以将启动类所在的模块命名为 launcher,一个项目可以存在多个 launcher,按需引用 User Interface。
加入启动包,我们就得到了完整的 maven 包结构。
包结构如图所示:
至此,DDD 项目的整体结构基本讲完了。
2.6 精炼后的思考
在经过前面五步精炼得到这个架构图中,经典四层架构的四层都出现了,而且长得跟六边形架构也很像。这是为什么呢?
其实,不管是经典四层架构、还是六边形架构,亦或者整洁架构,都是对系统应用的描述,也许描述的侧重点不一样,但是描述的是同一个事物。既然描述的是同一个事物,长得像才是理所当然的,不可能只是换一个描述方式,系统就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。
对于任何一个应用,都可以看成 “输入 - 处理 - 输出” 的过程。
“输入” 环节:通过某种协议对外暴露领域的能力,这些协议可能是 REST、可能是 RPC、可能是 MQ 的订阅者,也可能是 WebSocket,也可能是一些任务调度的 Task;
” 处理 “环节:处理环节是整个应用的核心,代表了应用具备的核心能力,是应用的价值所在,应用在这个环节执行业务逻辑,贫血模型由 Service 执行业务处理,充血模型则是由模型进行业务处理。
“输出” 环节,业务逻辑执行完成之后将结果输出到外部。
不管我们采用的什么架构,其描述的应用的核心都是这个过程,不必生搬硬套非得用什么应用架构。
正如《金刚经》所言: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;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;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。
3. ddd-archetype
3.1 Maven Archetype 介绍
Maven Archetype 是一个 Maven 插件,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快速创建项目的基础结构,大大减少开发人员在创建项目时所需的时间和精力,并且可以确保项目结构的一致性和可重用性,从而提高代码质量和可维护性。
我们在介绍 DDD 应用架构时,对项目的结构进行了介绍。我们将项目分为多个 Maven Module,如果每个项目都手工创建一次,是比较繁琐的工作,也不利项目结构的统一。
我们使用 Maven Archetype 创建 DDD 项目初始化的脚手架,使其在初始化时完整实现上文第五步的应用架构。
3.2 ddd-archetype 的使用
3.2.1 项目介绍
ddd-archetype 是一个 Maven Archetype 的原型工程,我们将其克隆到本地之后,可以安装为 Maven Archetype,帮助我们快速创建 DDD 项目脚手架。
项目链接:
1 | https://github.com/feiniaojin/ddd-archetype |
3.2.2 安装过程
以下将以 IDEA 为例展示 ddd-archetype 的安装使用过程,主要过程是:
1 | 克隆项目` -->`archetype:create-from-project`-->`install`-->`archetype:crawl |
3.2.3 克隆项目
将项目克隆到本地:
1 | git clone https://github.com/feiniaojin/ddd-archetype.git |
直接使用主分支即可,然后使用 IDEA 打开该项目
3.2.4 archetype:create-from-project
配置打开 IDEA 的 run/debug configurations
窗口,如下:
选择 add new configurations
,弹出以下窗口:
其中,上图中 1~4 各个标识的值为:
标识 1
- 选择 “+” 号;
标识 2
- 选择 “Maven”;
标识 3
- 命令为:
1 | archetype:create-from-project -Darchetype.properties=archetype.properties |
注意,在 IDEA 中添加的命令默认不需要加 mvn
标识 4
- 选择 ddd-archetype
的根目录
以上配置完成后,点击执行该命令。
3.2.5 install
上一步执行完成且无报错之后,配置 install
命令。
其中,上图中 1~2 各个标识的值为:
标识 1
- 值为 install
;
标识 2
- 值为上一步运行的结果,路径为:
1 | ddd-archetype/target/generated-sources/archetype |
install
配置完成之后,点击执行。
3.2.6 archetype:crawl
install
执行完成且无报错,接着配置 archetype:crawl
命令。
其中,标识 1 中的值为:
1 | archetype:crawl |
配置完成,点击执行即可。
3.3 使用 ddd-archetype 初始化项目
- 创建项目时,点击
manage catalogs
:
- 将本地的 maven 私服中的
archetype-catalog.xml
加入到 catalogs 中:
添加成功,如下:
- 创建项目时,选择本地 archetype-catalog,并且选择
ddd-archetype
,填入项目信息并创建项目:
- 项目创建完成后:
4. 代码案例
本文提供了配套的代码案例,该案例使用 DDD 和本文的应用架构实现了简单的 CMS 系统。案例项目采用前后端分离的方式,因此有后端和前端两个代码库。
4.1 后端
后端项目使用本文的 ddd-archetype
创建,实现了部分 CMS 的功能,并落地部分 DDD 的概念。
GitHub 链接:https://github.com/feiniaojin/ddd-example-cms
实现的 DDD 概念有:实体、值对象、聚合根、Factory、Repository、CQRS。
技术栈:
- Spring Boot
- H2 内存数据库
- Spring Data JDBC
无外部中间件依赖 ,clone 到本地即可编译运行,非常方便。
4.2 前端
前端项目基于 vue-element-admin
开发,详细安装方式见代码库的 README。
GitHub 链接:https://github.com/feiniaojin/ddd-example-cms-front
4.3 运行截图
5. 总结以及进一步学习
本文通过对贫血三层架构进行精炼,推导出适合我们落地的应用架构,并且将之实现为 Maven Archetype 以应用到实际开发,然而应用架构只是落地 DDD 的一个知识点,要完整落地 DDD 还必须体系化地掌握限界上下文、上下文映射、充血模型、实体、值对象、领域服务、Factory、Repository 等知识点。
作者:京东物流 覃玉杰